【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推进策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新型城镇化及面向未来的智慧社会发展,对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社会化服务、创新发展、城市治理能力提升方面亟待突破。本文在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创新发展、民生改善、产业融合、城乡治理等角度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创新,并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与特征,进而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完善体制机制等建设策略。
1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2012年开始,在住建部、科技部、工信部、旅游局等国家部委智慧城市试点的推动下,超过300多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各类数据和信息初步得到整合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催生了巨大的产业市场。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国家战略引领和地方实践的推动下,智慧城市相关的顶层设计理论、指标体系、标准规范等研究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总体上,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处于2.0的发展阶段,在规划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智慧城市建设仍然以信息化为主导,缺乏多学科、多领域知识融合的顶层设计,导致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大多仍然停留在技术、基础设施层面。第二,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出以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为主的自上而下过程,建设模式单一,缺乏市场调节和全社会的参与,导致建设项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第三,重视对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缺乏面向智慧社会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对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以及城市管理创新领域关注不够,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要求。
2 江苏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创新
2.1 创新发展导向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了政府、企业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从而带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广泛应用,又促进了城市发展动力由资源、劳动力的投入转向创新要素和智力资本的投入,同时推动城镇化发展过程的技术创新以及城市的创新能力。
2.2 民生改善导向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立足于人本化的智慧城市建设,以提升社会民生保障与改善能力、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为出发点,进行智慧城市的相关内容建设。以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民生、智慧社区、智慧社会保障、市民卡等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为重点,进行信息基础设施和智慧服务应用推广,改变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模式,面向城市居民提供人性化的生活服务,全面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针对具体城市民生改善要求和不同民生服务项目的特征,制定差异化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2.3 产业融合导向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以培育和强化产业特色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着力通过信息化、智能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的融合发展,发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产业整合、创新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第一,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第二,引导信息技术与物流、金融、旅游等服务业的融合;第三,通过智慧农业、乡村电子商务和农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
2.4 提升城乡治理水平导向的智慧建设模式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以及对品质城市建设的需求增加,将对城市设施运行、公共服务、社会经济组织、空间发展等带来更高的要求,进而对城市的治理水平与模式带来巨大的挑战,互联网、智能技术为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模式创新提供新的手段。依托“互联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网络技术和信息平台,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技术、信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高效流动和合理配置,建设城乡一体的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整合城市群、都市区范围的要素空间布局,塑造城乡一体的互动关系。
3 江苏省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内容与特征
以2013、2014和2015年住建部公布的江苏省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为对象,结合对试点城市部门座谈和实地调研,对其中的19个试点城市的规划建设内容与特征进行分析,梳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方向,进一步通过文本挖掘分析方法,总结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特征。
3.1 江苏省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内容与重点
通过19个试点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任务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城市基于《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提出的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产业与经济4大类指标,集中在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市政和智慧社区等领域进行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
同时,部分城市结合地方特色与发展需求,提出独特的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方向。这些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方向体现在人才、产业服务方面的应用创新上。总体上,江苏省智慧城市试点的规划建设内容,以基础设施、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建设等为重点,尤其是在基础数据与公共信息平台、智慧管理与社区建设方面,得到大部分试点城市的重视。
江苏省主要智慧城市试点的规划建设内容
3.2 江苏省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特征
江苏省整体上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大部分智慧城市试点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智慧城市的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并且以政府财政为主要资金来源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一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速度较快,但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智慧城市建设得到试点城市的广泛重视,80%的建设内容和任务建成或达到成熟水平,大部分城市按照智慧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计划,持续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江苏省主要智慧城市试点的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二是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按照试点要求和重点方向进行,部分城市结合自身需求进行建设内容的创新和拓展。这些按照国家要求推进的试点城市,确定了智慧保障与基础设施等4个领域的重点建设方向,并且在具体的建设内容、项目选择中将其落地。
三是重视智慧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轻视智慧服务项目建设水平的提升,智慧产业项目亟待拓展。分析江苏省智慧城市规划与建成内容,尽管规划建设的内容强调了医疗、教育等智慧服务,以及政务、民生、城市管理等内容,但在实际项目建设中,仍然以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和智慧建设方面的项目为主导。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整体的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江苏省智慧城市试点规划内容分析图
江苏省智慧城市试点建成内容分析
4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策略建议
4.1 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提升智慧空间功能
针对当前智慧城市规划建设重视技术而忽视城市发展的整体考虑,应当进一步强化智慧城市规划和顶层设计,从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系统性地谋划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与城市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整合建设,提升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从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化的角度统筹考虑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与内容,强化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产业等要素的整合与协同建设。同时,从“多规合一”规划的要求出发,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中,需要协调智慧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交通规划等规划的内容与项目布局建设。
4.2 推动数据资源整合与创新应用
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使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将不同部门、行业、系统、结构的海量数据进行融合与互通,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形成新的支持决策的数据源。各智慧城市应围绕大数据中心和人口、宏观经济、法人、地理信息等数据库的建设基础,进一步推动数据资源建设和整合利用,并建立数据更新、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使用的长效机制。同时,结合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实际和需求,探索各类数据资源在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企业服务中的创新应用。未来应积极主动探索多源数据在城市管理、交通、环境、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应用。
4.3 面向智慧社会的民生保障和城市治理水平提升
智慧城市的建设应站在更高的起点和要求上,从安全、高效、和谐、人本等理念和价值导向出发,探索更加深入的智慧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建设模式与策略,推动智能公共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布局与共享。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管理服务、保障城市安全、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城市的治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4 促进智慧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城市经济活力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下,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智慧产业创新升级,融合应用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产品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根据智慧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积极建设各类创新平台,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智慧产品研发、检测和培训机构,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开展与国外智慧产业领域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联合攻关和技术创新,增强城市的经济发展、产业创新活力。
4.5 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
打破行政界限和部门壁垒,理顺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体制机制。第一,健全智慧城市建设决策机制,创新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制度。第二,健全智慧城市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促进数据资源和信息共享的跨行政层级、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快促进跨部门协同应用。第三,健全智慧城市项目管理机制,通过政府投资、PPP模式、购买服务等方式,构建政策统一的投融资机制。第四,应当健全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机制,完善综合管理机构和综合执法机构之间的联动机制,强化城市综合管理职能。
详情请关注《上海城市规划》2018年第1期《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推进策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作者:席广亮、甄 峰、曹 晨、罗桑扎西,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官方网站(在线投稿):www.shplanning.com.cn
Email:shcsgh@supdri.com
邮发代号:4-803
电话:021-62473288-2305/2303
传真:021-62470283